English

时刻听从党和人民召唤

1998-10-07 来源:光明日报 新华社记者 蒋永武 张玉清 我有话说

济南军区某师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和卓著功勋的新四军老部队,参加抗洪抢险前夕,正按照党的十五大作出的裁减军队员额50万的决策和军委的部署,进行由师改为旅的调整精简工作。8月2日凌晨2时30分,师里突然接到参加长江抗洪抢险的紧急命令。部队紧急出动3500多名官兵火速奔赴长江抗洪第一线。

这个师担负的任务是,严防死守长江的石首段200公里干堤和支流河堤。当时,第四次洪峰正从上游压来,汹涌的洪水猛烈撞击荆江大堤。部队的后面是江汉平原,前面是湖南的洞庭湖平原,如果溃堤就是全局性的灾难。

这个师守卫的调关矶头,是荆江大堤最险要的地段之一。8月7日夜间,第四次洪峰通过这里,风大浪高,800多米长的子堤发生漫堤,十几处子堤出现溃口。由于洪水的猛烈冲击,有的堤段底部被淘空,随时都可能塌陷决口。坚守在这里的1000多名官兵,与洪魔展开了一场生与死的决战。在一个20多米长的子堤缺口处,50多名官兵组成敢死队,冒着被洪水卷走的危险,奋不顾身地跳进齐胸深的洪水里,用自己的身体去挡急流,让战友们用沙袋在身前抢筑堤坝。由于水流太急,臂挽臂组成的人墙一次次被洪水冲断。情急之下,官兵们就用拇指粗的绳子拴住腰,结成“连环阵”。在场的群众见状高喊:“不能这样干,太危险”,“这样串在一起,冲倒了一个也活不了。”急红了眼的官兵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,他们呼喊着口号,毫不畏惧地挺立在急流中。汹涌的浪头把他们砸得摇来晃去,大家全然不顾。时间就是生命,时间就是胜利。官兵们扛着七八十斤重的沙袋向10多米高的大堤奔跑,跑不动了就走,走不动了就爬。有些战士实在爬不动了,就把沙袋放在背上,双手插进泥土里,一点一点地往上挪。手指抠烂了,指甲抠掉了,膝盖、肩膀磨出了血,仍然顽强地坚持着、拼搏着。

长时间的连续作战,官兵最缺的是觉。有的战士端起饭碗没吃几口就睡着了。有的咬了一口方便面,含在嘴里就歪倒在墙上打起了呼噜;有个战士在大堤上睡觉,翻身时滚下20多米长的斜坡都没有醒来;有个干部靠在树上睡着了,一条毒蛇盘在他的肩上他都没有知觉。新战士欧荣新是个干部子弟,抢险中,他不怕苦累,干起活来不要命,战友们称他“拼命三郎”。他所在的连队在紧急加固丢家垸险段子堤的战斗中,连续奋战了16个小时。欧荣新坚持不换班,别人干一班,他干两班,干部劝都劝不住。实在支持不住了,他背着沙袋打起了瞌睡,摔倒在地,沙袋砸在头上。战友们把他抬到堤下休息,他感到头部剧烈疼痛,送往医院一检查,发现颅骨裂开一条长2.7厘米、深0.6厘米的裂缝。

部队在抗洪抢险中遇到的艰难困苦,是常人难以想象的。8月15日,在丢家垸抢险中,加固子堤急需大量木桩,周围的树都淹没在洪水中,心急如焚的官兵不得不潜入水下砍树。没有斧头,大家就用菜刀、铁锹砍,就这样一连在水中艰难地砍了300多根木桩。往大堤上砸木桩时,因木锤太轻,官兵们干脆就抱起五六十斤重的大石头来砸,为了能使上劲,身体必须紧贴着石头,每砸一下身体都受到剧烈震动,砸完几百根木桩,官兵的胳膊、胸脯震肿了,磨出了血。

为了保住荆江大堤,争取抗洪斗争的最后胜利,官兵们勇战洪魔,不断向自己的生命极限挑战。8月11日凌晨,已连续奋战16个小时的1200多名官兵,又受领了紧急加固调关镇“八一”大堤的任务。从凌晨4点到下午2点,一干又是10个小时。当时,烈日似火,大堤上的气温高达42℃。副班长周胜旺扛着沙袋几次跌倒,都坚持爬起来继续干。连长看他脸色不好撵他下堤休息,他坚持说“我能顶得住。”当他把一袋沙土又一次扛上大堤时,再也支持不住了,一口鲜血从嘴里喷出,栽倒在大堤上。新战士肖家栋感到胸闷头晕,教导员强逼着他到甘蔗地里休息,他看到战友们一个个累得精疲力尽仍在坚持战斗,执意不下大堤,后来终于累得跌倒在地,口吐白沫,不省人事。在这次抢险战斗中,先后有36名官兵晕倒。在石首市医院门口,拥上来的群众看到从车上抬下来的官兵满身泥水,个个昏迷不醒,都失声痛哭。当时,人群中一个卖冰棍的十一二岁的小女孩,是从江北受灾地区转移过来的,她妈妈正在生病,卖冰棍是为了挣几个钱给妈妈治病。看到眼前的情景,她一边哭喊着“叔叔、叔叔,快醒醒吧”,一边抓起四五根冰棍,往战士身上擦,帮着降温。闻讯赶来的石首市领导抱着昏迷不醒的战士泣不成声地说:“谢谢你们,同志们!谢谢你们,同志们!”年轻的女护士含着泪水,不顾羞涩,脱下战士身上沾满泥浆的背心裤衩,为他们擦洗,并买来新的背心短裤给他们换上。

战士们大都十八九岁,许多人都是独生子女,他们的不少同龄人还在父母跟前撒娇呢。但是,作为军人,作为人民子弟兵,为了人民的利益,战士们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。

正是有这样好的战士,这个师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,以抗洪抢险的突出成绩为自己的光辉历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
图为济南军区某师官兵跳入齐胸深的洪水中,用身体抵挡急流。新华社记者李刚摄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